📺 演出影片 → Live > 《Le Temps retrové 禾日鑲聲》
訊號流
這整個演出的設備工作 flow 大概是:
- Strudel → OSC → SC → Pipewire → Audio Interface
演出計劃
主要是因為活動偏向展覽性質,演出加上解說時間總加大約在十分鐘以內,因此採取一邊操作並解說的模式進行,畢竟 live coding 實在也沒什麼演出的規定之類的,也很難介定哪邊是真正的開始或結束,只要我想達到的最終狀態有呈現出來,覺得就算是達到目標。
技術棧與困難
主要遇到的問題應該是從線性編曲轉向 live coding 創作有些不太習慣,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對它還不算很熟,抓不清楚可以達到什麼程度的表現效果。(所幸官方的 Document 還蠻平易近人的……)
後來我摸出一套流程,可供參考:
- 先決定整體 BPM
- 在 DAW 試做一個「主題」(可能 4 〜 16 小節的循環)和預計加入的聲響
- 按照需求將 sample 切片(1/4、1/8、1/16……),方便對上時間,也比較不會產生 pitch 改變太大的問題
與 Hydra 的整合
在 strudel 裡可以直接把 hydra 也放進去一起使用,甚至可以直接在裡面做聲音觸發、連動BPM等,省去不少工具整合的麻煩。
Content licenced under CC BY-NC-ND 4.0